2018年11月9日,一位36岁的浙商证券的知名人士沈先生,晚上在家中猝然离世。据报道,今年以来,已有多位年轻的金融从业人员过早离世:
3月,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5月,上海投资银行总经理陈锦旗在加班期间猝然离世。
7月,招商证券总经理杨晔周末在家中离世。
听说这些知名人士的猝死都归结于“过劳死”,那么,什么是“过劳死”,哪些是高危群体呢?
其实不只是金融从业人员,过劳死威胁着很多都市白领人的健康。金融行业、IT行业、媒体人、医生都是高危人群。
例如,一个月之前,年仅45岁的新型互联网健康险服务平台、大特保CEO周磊突发心血管疾病倒在办公室,两天后离世。
过劳死,顾名思义就是过度劳累致死,现代社会里,脑力劳动者发生过劳死的比例远高于体力劳动者。
该词源自日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是指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有关资料表明,直接促成“过劳死”的原因主要就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要避免过劳死,戒烟戒酒、减轻血管硬化、少熬夜、少加班、减少压力、适度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也是都市白领很难做到的!
对于很多人群来说,主动做到较难,那么,就只有尽量从被动防御多花点功夫了。
所谓被动防御,就是在大众中普及急救技术,让人人都学会急救,当同事、家人、甚至是我们自己突然倒下的时候,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争取时间等到120人员的到来。
除此之外,还要在社会上大力普及AED,因为过劳死患者绝大多数都会发生室颤,而室颤仅凭心肺复苏是很难挽救生命的,此时最需要的就是电击除颤。高质量的心肺复苏、配合及时有效的电击除颤,才能最大限度地挽回猝死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