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青岛 >  资讯

“阳光城阳”系列报道 |小小日志本 记满群众急难事

2019-03-20 18:43 来源:城阳区流亭街道

  流亭街道从便民的角度出发,为居民量身定制街道版的“1+3”便民新模式,这是城阳区阳光政务建设众多典型之一。上午外出对接、中午电话商讨、下午整理方案、下班前汇总……一本普通的工作日志,记录了流亭街道党政办副主任王萌繁琐的一天,而她只是众多行政服务人员的一个缩影。

  阳光政务的核心理念是“高效清正”,这是新时期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现实要求,体现着政府在各项工作中要转变职能、提质增效,优化服务、清正廉洁。让一切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时时处处、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工作的公开公正、阳光温暖……

  日志记录工作点滴

  至今,这本工作日志仍摆在王萌的办公桌上。日志足有五六十页,每一页都记得密密麻麻,内容是2018年4月至7月期间每天的工作汇总,还有次日的工作计划。“有需要就翻出来看看,习惯了!”王萌笑着说。

  “4月19日,商讨社保业务……”翻开日志,上面的文字记录了当天的工作。一大早,街道办工作人员来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按照约定,当天街道办要与社保部门商讨业务办理“下沉”社区事宜。社保关乎民生,业务“下沉”后,居民在社区就能办理,不用再跑腿。

  见面后,工作人员首先收到一张名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申报缴费、就业登记……上面记满可“下沉”业务。接着又是一张名单,上面列了一串待解决业务,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业务暂时无法“下沉”。能让居民在家门口办理的业务,尽量不用“出门”,工作人员将问题一一记下,将部门负责人拉进微信群,以便抽空继续商讨。

  回到单位,大伙儿屁股还没坐稳,电话又打来了。社保部门对接人称,由于个别业务需人脸认证,本来可“下沉”的暂时不能“下沉”。第一时间联系技术人员,得知在社区服务窗口添置人脸认证设备可解决这一问题,大家这才放下心。整理当天工作事项、传输文件向区里汇总、联系职能部门、策划第二天工作安排,工作小组每一个人忙得团团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6月4日,‘1+3’便民新模式进社区前最后一次全员会……”那段时间,整个岛城都在为即将举行的上合青岛峰会忙碌,街道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几乎每天都被占满。工作小组的人楼上楼下跑了好几圈,才找到一间配置投影仪的小办公室。20多个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没有地方坐,干脆就站着。会上,大伙儿再次盘点“下沉”业务,有没有不足?哪些细节还要完善?会议从中午一直开到傍晚6时。

  “1+3”便民新模式进社区是好事,前提是要让更多居民了解它。大家商议,将重要内容制作成手册和折页,配以简明的文字说明。可拿到设计样品,问题又来了,样式太花、条理繁琐、缺乏重点……后来,设计人员又反复修改,始终不满意。眼看进社区的日子越来越近,工作小组索性与设计人员一起办公,一页一页地改,一个细节也不放过。

  家门口办业务居民点赞

  “7月18日,设备安装调试……”这一天,西后楼社区迎来一个“大家伙”,智慧社区自助终端终于“落户”社区服务大厅。现场吸引不少居民围观。“这是什么?”“上面怎么还有摄像头啊!”刚调试完设备,大伙儿就迫不及待地上前体验。一张身份证、一份复印件,站在机器旁扫一下脸,就可以回家等着领证了。通过自助终端,目前可实现劳动就业、生育登记、困难救助等23项政务服务“下沉”到社区。

  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近两年来,流亭街道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为目标,在“阳光政务”上狠下功夫,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通过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让广大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趟腿”,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智慧流亭·1+3便民新模式”政务服务理念,紧扣“用户思维”这一互联网发展的核心,以阳光服务大厅为载体,创新“智慧流亭”办事模块、流亭街道“互联网+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山东政务服务网三大办理模式,导流公众需求,方便市民办事。崭新的办事方式,使为民服务更多样、更优质、更便捷,真正实现老百姓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若居民有需求,街道或社区可直接通过快递寄件的方式,把证件交到居民手中,实现受办不见面、取件不见面、24小时“不打烊”、服务零距离的目标,目前已在街道服务大厅和西后楼、港东两个社区先行试点。下一步,街道计划在每个工作片选择一个试点社区,然后在全街道逐步推广。

  此外,街道还对原有综合服务大厅进行改造,在二楼新增10个综合服务窗口,并将一些涉及为民服务的事项集中到窗口集中办理,更好地实现一站式服务,目前可办理公共服务事项已达156项。

  服务沉下去幸福浮上来

  城阳西后楼社区居民宋素英已经82岁了,自从老伴去世后她每年都要拿着身份证等资料,去老伴的户口所在地李沧区办理抚恤金认证业务。“早年受了风寒膝盖不好,一个人行动不便,每次去都要儿女们请假陪着。”宋素英说,遇上人多的时候甚至要排号两三个小时,回家后膝盖就酸痛得不行,好几天才能休息过来。

  当得知“1+3”便民新模式“下沉”到社区后,宋素英跃跃欲试。但来到大厅的智慧社区自助终端跟前,82岁的她还真不会操作。居委会工作人员王乃峰是此项服务的志愿者,熟悉业务的他手把手指导宋素英操作设备,不用5分钟所有材料已报送完成。3天不到,宋素英的抚恤金认证就顺利通过了。

  “以前,居民需要把材料先送到街道。”王乃峰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就成了麻烦事。如今老人办证不用出门,只需3天时间,社区工作人员就会把证送上门。对于上了年纪,不懂得操作机器的居民,社区还在现场配备志愿者,手把手进行指导。

  “如今不用出远门,在社区业务大厅就能办理抚恤金认证业务,下楼步行两三分钟就到,和平时遛弯一样。”宋素英说,在服务窗口提交完材料后,后面的事工作人员就给办了。有时遇到阴雨天,自己腿疾的老毛病犯了,行走都困难,碰上这种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就拿着设备直接上门帮忙办理。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