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带着亲人、友人、病人……所有熟人的不舍与悲痛,始终战斗在医疗一线的“卫士”陆锡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留下的,是长长的思念,是蒸蒸日上的事业,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标杆,值得世人铭记与仰望——
他没有一鸣惊人的绝技,却能用脚踏实地的刻苦耕耘坚守心中的执着;
没有举世瞩目的功勋,却能用舍我其谁的勇敢担当开创崭新的事业;
没有豪言壮语的口号,却能用纯粹质朴和高风亮节展现人性的光辉。
作为基层医疗战线的领导干部,他心底无私,一身正气,谋求事业发展的最优化;作为两个家庭的顶梁柱,他孝老爱亲,任劳任怨,细心呵护每一个人;生活俭朴、为人低调,他的心里装着家人、患者、同事、工作等等,唯独没有他自己。
鼓励业务骨干
评职称一让再让
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给别人以阳光、以宽容,真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如陆锡奎。
“陆院长的职称终于排上了!”去年10月,得知他评了副主任医师(副高级),洋河中心卫生院的老同事们都为他感到高兴又替他惋惜:“他是2005年评的中级职称,跟他一起评的人大多在2010年、2011年就晋级副高级,连2011年评中级的‘小年轻’今年都是副高级了。”“他就是那样,光知道干活,从来不跟人家争荣誉,还老是往外让,听说他去年又把机会让给了临床科室的业务骨干。”“一让再让,终于轮到他自己了。”说起这事,赵洪梅眼里噙着泪水:“他这一让就是七八年,谁能想到,才领了两个月的副高工资,人就没了……”
“陆院长是个好领导,他这个院长当得不仅操心出力比别人多,得利益还比别人少。”赵洪梅告诉记者:“身为一把手,他不仅自己脚踏实地带着大家干活,而且特别倡导正气,他最喜欢踏踏实实干工作的人,他把每个人的努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先进,有荣誉,他总是一碗水端平,以工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爱家人爱亲人
里里外外一肩挑
妻子宋燕玲的弟弟车祸后生活不能自理,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里里外外的都是陆锡奎在帮忙照顾,而且为了照顾方便,他干脆搬到岳母村里住。得知他的离去,老人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本来一年吃几次药就能控制病情,现在三天两头地只能靠药物维持神智,只在偶尔清醒的时候不停地叹息:“……叫他疼煞我了……怎么不叫我走了呢……”在她的心里,陆锡奎早已经是个儿子了,他这一走,怎么能不心痛。
评职称时一再让贤,并不是因为他不差钱。陆锡奎兄妹三人,他是老大,父亲生病的时候,他在洋河工作,就把父亲也接到洋河中心卫生院化疗,住在一起,方便照顾。母亲生病手术的时候,他在胶北工作,妹妹和妻子轮流陪床,他白天上班,下班后再开车去青岛照顾母亲。父母治病欠下的钱他不愿意分摊给年轻的弟弟妹妹,大多也是他一个人慢慢还的。
面对接二连三的变故,加上工作上的疲惫,家庭里的操劳,经济上的压力,宋燕玲说,不管多么困难,这么多年来,她从来没听丈夫报怨过自己太忙,或者有多累。
生活极其俭朴
任劳任怨一辈子
“老陆对同事,对父母、家人都做得面面俱到,就是对自己太不上心了……”宋燕玲哽咽着告诉记者:“他总是说没事,没事。有时候觉得他不大舒服,让他别去献血,下次再献,他说没事;觉得他年底工作压力大,让他周末别去单位了,在家歇歇,他也说没事……”
陆锡奎对他人,对工作都很认真,对自己却很粗心。在他家的阳台上,放着一双黑色带网布的运动鞋,是他自己从网上花几十块钱买的,前面破了个小窟窿,也是他自己用黑线缝上的。“六七年没买双新鞋了,临走的时候才买了双新鞋,天天就穿着这么双鞋。”宋燕玲说:“年前给他买了件羽绒服,想让他接着穿,他说有的穿着就行了,要留着过年再穿。结果,还没到过年他就出事了……”
丈夫去世以后,宋燕玲眼泪都流干了,思念至极,她翻出家里的照片,想找一张一家三口的合影。找到的唯一一张竟是在十几年前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照的。而她们的儿子今年已经23岁了。从小就佩服爸爸治病救人,与病人交朋友、替病人付病费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在儿子的心中种下了仁爱的种子。他从小立志学医,要当一个和爸爸一样的好医生,今年大学毕业,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于3月16日参加了基层医院的考录。
说起儿子,宋燕玲既觉欣慰又觉惭愧,儿子那句“最遗憾的是我陪爸爸的时间太少了”戳痛了她的内心。想到当时两人忙于工作,儿子9岁就被送到实验初中小学部(现北京路小学)寄宿学习,直到今年儿子大学毕业,作为父母,他们哪里陪他过过一个属于孩子的周末?哪里带他过过一次属于孩子的节假日?怎奈人生如此苦短,这不只是孩子的遗憾,一定也会是陆锡奎最大的遗憾。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担当尽责,不计回报,孝老爱亲,生活俭朴……陆锡奎留下了一座精神的富矿,供我们采掘、传承,汲取前行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