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 | 李伟刚:不知疲倦的文化传播使者

2019-05-21 14:13 来源:阳光城阳

  “我深爱城阳这片土地,我想走入它,融入它,传扬它,这是我的使命。”

  2003年,李伟刚毕业后来到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工作,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喜爱传统文化的他,在这16年里,用文字记录着属于城阳的历史文化故事,用语言传颂着城阳的文化经典。城阳,是他深爱着的第二故乡。

  走出青岛,讲述着郑玄与康成书院的故事

  出生于烟台的李伟刚,在来城阳工作之前,对城阳一无所知。“别看我学的是英语,但从小便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在我看来,想要融入一座城市,首先得走进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随着对城阳历史文化知晓的越来越多,李伟刚成了城阳的“忠实粉丝”,尤其是他工作与生活的惜福镇。

2019《城阳故事》新书发布会上李伟刚向与会人员讲述童恢的故事。

  “我很喜欢惜福镇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要是惜福镇能有历史文化性的东西支撑,那么会更有利于它今后的发展。”2008年,李伟刚开始着手惜福镇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十年内,他走遍了惜福镇的每一条山脉与河流,走访了全部31个社区,在不断的查阅典籍和与社区老人的对应交流整理中,完成了其中17个社区的村史修订。

新书签售会。

  而这十年间,最令他感到骄傲的,便是2018年出版了《鉴史问儒——东汉康成书院研究》。“康成书院是郑玄开设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书院,这是青岛儒家文化的集结地,是惜福镇独有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了能更全面的了解郑玄与康成书院,李伟刚经常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偶尔听到某个收藏家手里有相关藏书,他不惜拿出自己珍藏的书籍送人,只为能看一眼藏书,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他成了郑玄的追随者,自费走遍了郑玄曾去过的所有地方,陕西、河南、江苏……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积极讲述郑玄与康成书院,只为将青岛的历史文化推向更远。

琴岛学院康成广场中坐落着一块石碑,石碑上是李伟刚亲自撰写的《康成广场记》。

  走向世界,文化传播的脚步永远在路上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的李伟刚,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而这也是他一直努力在做着的。除了主教大学英语课程外,李伟刚还带对外汉语课程。“这些学生将来毕业之后可能有机会去外国教汉语,我希望他们能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2008年奥运会期间,李伟刚作为奥运会奥帆赛主场翻译工作人员,同时利用周末时间申请到青岛博物馆做英文讲解志愿者,帮助来博物馆参观的国际友人讲解历史文物。在这期间,他发现有许多文物的英文介绍翻译用词不准确,于是便主动联系博物馆参与进行修正。2018年6月,李伟刚作为上合青岛峰会的文化使者,向国际友人推介青岛历史文化。除了讲解青岛历史,他还借此机会推介城阳本土文化。在他的努力下,201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在第五版《“上海精神”与儒家文化相合相通(新论)》报道中刊发了关于郑玄与康成书院的相关内容。“山东儒家看曲阜,青岛儒家看康成。我看到之后非常自豪,只要有更多人知道康成书院,我觉得就算是付出再多心血也是值得的。”

  此外,李伟刚还利用业余时间将小学课本必修的100首古诗翻译成英文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别人也翻译过,但是我是用自己的理解去翻译,让诗词读起来更押韵,更加贴合意境。”在吉林大学的资助下,李伟刚将他翻译的古诗出版成《品古悦今》一书,而这本书已成为“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英译书籍中的畅销书。

李伟刚多年的心血结晶。

  “文化传播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计划在城阳区选取十个著名的历史文化故事,翻译成英文结集成书,正式出版也好,作为给国际友人的伴手礼也好,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将城阳的历史文化传扬出去,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李伟刚说。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