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但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近年来,九龙街道殷家村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将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与渔民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结合起来,村庄家家户户自发竖旗杆、挂国旗,传承传统渔业文化,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村人民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和价值追求,筑牢了群众的精神家园,极大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获评胶州市“四德工程”建设标兵村居。近日,市委政研室对九龙街道殷家村相关做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九龙街道殷家村位于九龙街道办事处南部,距离办事处驻地约4公里,耕地面积540亩,水面面积200亩,现有住户223户,村民705人,党员30名。近年来,殷家村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实施“文化提升”、“文明创建”、“环境治理”三大行动,蝶变成远近闻名的标杆村。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实施“文化提升”行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风俗,天下之大事也”。殷家村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培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村庄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识和行为习惯,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乡村风气和精神风貌。一方面,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传统的渔业文化中,出海的渔民就有“挂红旗讨彩头、保平安”的说法,村民在每艘出海渔船的制高点,统一悬挂国旗,既是为了在出海打渔时便于识别国籍,更是为了在内心厚植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出于对习俗的传承,以及热爱祖国,致敬祖国浓烈情感的展示和表达,殷家村家家户户自发在家中悬挂鲜红的国旗,殷家村党支部更是给予大力支持,为每家每户配备了旗杆和国旗,方便村民使用,真正让祖国的概念在村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村头远远望去,村庄的天空飘扬成一片红色的“海洋”。另一方面,传承宝贵海洋文化。作为传统渔家村落,殷家村在保护传承海洋渔业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投资10万元打造了“海洋文化慢品街”,通过生动形象的墙绘展现村庄渔业发展历程,真正做到了一墙一风景、一墙一创意、一墙一主题。投资6万元,在村庄北侧打造2700余平方米的“渔业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安放三艘不同年代的实景装饰船,向村民诉说渔家村落历史变迁,并以景观石记载村志,再现渔村记忆,真正让人们在感受乡情中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文明新风。
(二)以开展精神文明活动为抓手,实施“文明创建”行动,强化干部群众的实践养成。培育群众的文明风尚、文明习惯,重在实践养成。殷家村通过开展各种丰富的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把文明风尚转化为农民群众自身的需求。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在选拔一批政治思想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敢想敢干的党员进入了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村级事务民主管理等教育培训,持续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村、入人心。采取赴先进村外出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外出学习及各类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300余人次。二是倡树德孝之风。“百善孝为先”,着眼于弘扬优秀的德孝文化,带动提升全村精神文明水平,以墙面、广场、宣传栏等为阵地,打造了约1500余平方米文化墙的德孝文化长廊,通过粉刷《弟子规》、《三字经》中经典德孝故事,配上生动可爱的图画和简短易懂的德孝格言,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此外,还由村集体出资,定期评选“德寿老人”、“德孝之星”、“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并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广大村民争当家庭美德践行者和文明进步推动者,在全村形成了敬养父母、科学教子的良好氛围。三是弘扬身边善举。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深入挖掘全村当中乐于助人、好善乐施、善行义举等感人故事,大力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用群众身边榜样教育和感染群众,传递文化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同时,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儿媳”等各类评选活动,全面增强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带动形成崇德向善、勤俭持家、诚信友善的文明新风。目前,全村累计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3场,推选出“五好家庭”11个、“好公婆”9位、“好儿媳”13位。
(三)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依托,实施“环境治理”行动,营造整洁优美的村容村貌。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方面。殷家村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硬,稳步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努力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一方面,做好“净”字文章。为改变村庄过去柴草遍地的面貌,殷家村对村庄大街小巷全部进行了清理,与每户村民签订了《环境卫生承诺书》,要求所有村民不得随意倾倒垃圾,并新建垃圾池3处,成立了环卫队,购买了垃圾车,每天早上5-6点集中进行垃圾收集,实现生活垃圾日清日送。截至目前,全村累计清理各类垃圾1000吨。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全村筹资5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蓄水量2万立方的大口井,铺设自来水管道1.25万米,安装了完整的净水设备,使全村村民喝上了不间断供应的免费纯净水。另一方面,做好“绿”字文章。绿色的乡村环境符合村民的热切期盼。殷家村践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的理念,开展“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年建设行动,在投资96万元对全村1.2万平米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对村庄道路、农户房屋庭院以及各类公共场所进行了绿化,并发挥变废为宝精神,将一个个废旧轮胎刷成五颜六色串联到一起,制作成了河岸护栏。在村中垒花池2000多米,新种植多色月季花1500多株,打造了一幅绿色生态的“殷家村画卷”。
二、几点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殷家村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打造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样板”,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培育文明乡风,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乡风文明建设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殷家庄高度重视培育文明乡风,从大力支持村民每家每户悬挂国旗,发出爱国主义“最强音”,到积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建成约1500米的德孝文化长廊。可以说,殷家村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庄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大大提升了村民素质。实践证明,培育文明乡风,要在村庄用农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村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在乡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培育文明乡风,要强化系列精神文明活动的实践。培育文明乡风,需要以丰富多彩的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来推动形成,殷家村从选举出政治思想素质好、办事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到持续评选推出“好公婆”、“好儿媳”,不断表彰和奖励道德方面的先进典型,再到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活动,形成了学习先进、爱护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实践证明,培育文明乡风,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示范作用,并通过培树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身边典型,激励人们比学赶超、向上向善,使讲文明、树新风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三)培育文明乡风,要强化宜居宜业美丽家园的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既要“里子”也要“面子”。殷家村坚持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无论是打造“海洋文化慢品街”和“渔业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垒花池、种植月季花,还是配备垃圾车、修建大口井,进行污水处理,都体现出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践证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庄人文环境,与培育乡风文明相得益彰。培育文明乡风,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表里如一”,持之以恒美化乡村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风文明淳朴起来,让村民住的更舒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