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暴力,避免孩子成为受害者或实施者
爱青岛 2019-06-21 14:55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事件,不断提高着我们对于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度。面对一系列的校园暴力案件,我们关注最多的就是这些案件当中受欺凌的人,我们担心这些已经造成的伤害将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生活。

  的确,对于校园霸凌事件当中的受害者来说,他们的伤痕可能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抹平,甚至严重的心理阴影会伴随他们一生。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成为校园霸凌事件的受害者,却忘了教育孩子们不要主动或者被动的成为校园暴力的实施者。

  《悲伤逆流成河》是前段时间非常火爆的关注校园霸凌事件的一部电影,电影中的唐小米,原本是校园霸凌事件的受害者,却在别人窥知了自己的秘密之后,慢慢的成为了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知乎上有个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说自己通过和女儿的闲聊,知道了女儿班上有个同学小莫,一直被同学们孤立。孩子们孤立另外一个孩子的原因很多时候都是些莫须有的,比如说小莫家里穷,小莫总是不合群等等。

  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这位妈妈见到了小莫,但是因为拉着女儿跟小莫多说了一句话,而遭到了女儿的抱怨。女儿甚至说不清自己讨厌小莫的原因,但在她看来,大部分人都选择孤立小莫,她就一定也要这么做,否则,就是站在了所有同学的对立面。这位妈妈认为自己的女儿无意间成为了校园霸凌事件的帮凶,而为了女儿跟同学的友好相处,自己又不得不纵容孩子这样做。

  其实,很多时候,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是没有清晰的界限的,也有更多的孩子,就像上文中的女儿一样,因为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只能收起自己呼之欲出的同理心来,默默地成为校园霸凌事件的帮凶。

  所以,当我们在呼吁关注校园霸凌事件的受害者的同时,也要避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施暴者。如果说校园霸凌事件中,受害者受到的心理创伤难以平复,那么,事件对施暴者也将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

  校园霸凌事件的施暴者可能会将这种暴力倾向延续到成年以后,有数据显示,很多施暴者会在成年后出现虐待配偶或虐待子女的倾向。他们较同龄人也更容易发生打架斗殴或出现过早的性行为。

  校园霸凌事件的施暴者有可能是在某一个团体中特别出色的孩子,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也可能是不太合群的孩子,自信心不足,经常屈从于朋友的压力,却心怀怨恨;或者他就是人群中最普通的那个孩子,却不小心因为一些小概率事件,成了施暴者。

  我们既要避免孩子成为受害者,也尽量不要让孩子成为霸凌事件的帮凶。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和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除了及时与孩子沟通之外,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在最初都是纯真善良的,只要家长和学校双方引导正确及时,就会挽救更多站在施暴边缘的孩子回到正轨,也会让更多想表达正义却不敢开口的孩子,看到希望。只有这样,霸凌事件才会越来越少,校园环境才会越来越美好。

分享到
点击分享文章

我要留言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