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城阳区西后楼社区的西门外集合了一群中老年人。他们大都五六十岁,简单的例会之后便四散开来,在纪燕的带领下,开始清扫马路、给绿化带浇水……
足足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大伙儿才陆续回家。作为负责人的纪燕却闲不下来,她换了件志愿者的衣服,又匆匆出了门,这次的目的地是小区西门外的雷锋志愿岗。志愿岗长期设立,由社区志愿者轮流执勤,每人一小时。大清早的,给孩子做饭、准备上班,人人都很忙,纪燕总把第一班岗留给自己。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到村委会的小屋里,与村民们一块坐在板凳上,听台上的父亲朗读报纸。”纪燕说,公益就像一粒种子,自小便深扎在她的心里。
在纪燕的带动下,她的家人也纷纷参与到公益队伍中。儿子王泽祜平时在部队,入伍10多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一次,王泽祜回家探亲,正赶上有位老人把钥匙忘在了家里,而炉灶上还煮着饭,如果不及时开门关火,就有失火的可能。王泽祜毫不犹豫地翻窗而入,关火开门,化解了危险。而这件事,他回家后并没有提及,直到被帮助的老人跟纪燕说起,她才知道。丈夫王庆山是一名校车司机,平时喜欢书法,自己练了十几年。社区改造后,居民们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心,其中就有一间书法室。硬件有了,缺的是“软件”,不少社区老人和孩子有学习书法的意愿,但碍于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只能干着急。王庆山得知后主动请缨,在社区文化中心义务开课,利用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教授社区老人、孩子书法。就连家中只有3岁的小孙女,也经常参加志愿活动。每次志愿队伍看望孤寡老人,小孙女都吵着闹着一起去。
现在的西后楼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大家在团队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去处,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不少家庭甚至是全家参与的“志愿者之家”。
纪燕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社区居民需求,将志愿者细分成了数支各具特色的队伍:夕阳红志愿队、新市民志愿队、巾帼志愿队、红色种子志愿队、“5号有约”爱心志愿队、法律维权服务队、文艺宣传服务队、爱心志愿服务队等。其中的“新市民志愿队”,源自社区改造之后,很多来青岛务工的外地人选择在西后楼社区落脚,他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纪燕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主动登门拜访,将他们一一拉入到志愿活动中来,融入到社区大家庭当中。50岁的王侠原本是安徽亳州的高中化学老师,2013年查出患有乳腺癌后来青治病,就住在西后楼社区。“王老师,今天有空吗?一块包饺子吧。”“王老师,下午一块喝茶吧。”纪燕有空就叫着王侠,一来二去,王侠渐渐与社区熟络起来,最终欣然受邀参加志愿者活动,帮社区的孩子们补习功课。自2013年社区成立了第一支社区志愿者团队以来,在纪燕一家的带动下,西后楼社区志愿团队已从最初的30余人发展到200余人。纪燕家中也已四世同堂,和睦美满。2019年5月15日,纪燕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家人高兴得一夜没合眼。“志愿改变生活,公益成就梦想,”纪燕说,“希望能通过做公益,让‘大家’和‘小家’都感受到奉献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