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之战打响,大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之外,还不忘进行酒精消毒。相信很多人家里都备了75%浓度的酒精预防病毒,但是,近期因“酒精消毒导致烧伤”的新闻时有发生。
小编提醒大家:别顾着预防,而恰恰忽略了酒精消毒的安全隐患!
酒精消毒事故频发
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2月8日当天,由于天气寒冷,37岁的杭州市民小张(化名)便站在大功率电暖气旁,正对着头、面、颈、四肢以及衣物表面进行酒精消毒。
突然意外发生了,擦拭的酒精在电暖气的作用下遇热挥发,引燃了小张的衣物,他瞬间被火焰包围。结果导致他头面颈、四肢、呼吸道等多处火焰烧伤,烧伤面积达到15%。
经烧伤科主任傅智慧诊断后表示,这是酒精没有完全挥发遇高温导致的,涂抹酒精的皮肤仍处于湿的状态,再加上旁边有取暖器,便引发爆燃。
目前,小张需要进行多次植皮手术修复,他的双手烧伤较为严重,手功能需要康复治疗。
小张使用酒精消毒的错误方法,最终令他不幸被烧伤。其实,在小张这一案件发生前,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酒精烧伤案例。
2月5日,合肥市民王女士(化名)身穿化纤居家服,用酒精喷雾对着全身喷了几遍。喷完不到2分钟,王女士就走进厨房,当时厨房里的灶台上正烧着菜,还没等她靠近灶头,“轰”的一声,酒精突然发生爆燃。
结果,王女士多处烧伤,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检查后表示,王女士脸部、手部等暴露部位创面偏深,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
这两个事故,告诉我们,在喷洒酒精时需要注意:大面积涂抹酒精时,不要在酒精没有完全挥发的情况下,近距离接触高温;羽绒服等外套(尤其是化纤衣物),穿着中容易产生静电,对衣物喷洒酒精更易引起危险。
所以,大家一定要引以为鉴!在使用酒精消毒时,最好不要大面积擦拭,使用时一定要保证居室通风,并且远离高温。
慎防酒精消毒的风险
致命行为千万别犯
酒精消毒稍有差错,可能会危及生命。根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的安全提示: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不受特殊管控的消毒产品,具有易燃、毒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如果使用储存不当,极易引发火灾、中毒、灼伤等安全事故。
酒精的有效成分是乙醇,属于甲类火灾危险品,只要遇到明火或静电,就可能发生燃烧。当居室内喷洒的酒精浓度高于70%时,酒精的挥发会使室内空气中可燃性气体增加,这时只需要一个小火花或静电,都有可能引起爆燃。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不可将酒精用于大面积喷洒;不建议使用酒精对衣物喷洒消毒;做饭、打电话、吸烟、使用电蚊拍等行为,在喷酒高浓度酒精后均不能立即进行。
大家在使用酒精消毒时,除了中国疾控中心提及的“三不”之外,最好也要拒绝做以下这些行为:
1、拒绝在密封的空间进行消毒
当我们在家或坐在汽车内进行酒精消毒时,最好不要关闭窗户,避免在相对密闭的、较小的空间内使用酒精消毒,防止形成高浓度的酒精蒸汽。注意,无需在空气中喷洒酒精消毒,因为居室是非污染的室内空间,空气中不大可能会悬浮足以造成传播的病毒浓度,只需要定期开门窗通风即可。
2、拒绝在通电情况下进行消毒
在家电仍然通电的情况下进行酒精消毒是十分危险的,酒精不宜直接和通电的电器或预热的电器直接接触,会有爆燃风险。电视、音响、电脑等电器,可先进行除尘、擦除外表污垢后,再利用自配消毒除菌液进行消毒。
3、拒绝对着眼、口、鼻喷洒酒精
酒精消毒的刺激性较强,在进行酒精消毒时,特别是小孩子,要注意不要喷洒到他们的眼睛、嘴巴和鼻子,这样会令到眼、口、鼻的粘膜受不住,最后产生不适感。
所以,大家不管是使用75%酒精消毒液,还是95%酒精消毒液,都要特别小心。最好的使用方法是——把喷洒改成擦拭!
大量囤积酒精易引火
避免30℃高温存放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以来,很多人开始大量囤积酒精,这样的“跟风”行为很容易会出问题。西安市碑林区疾控中心书记王莉提出:家中不建议存储大量酒精,使用酒精消毒要保证通风良好,远离能产生火源及静电的环境,禁止敞开放置,使用后要保证密封状态。
为什么最好不要在家里存放大量酒精呢?这是因为一旦不慎倾倒或者酒精挥发后有爆燃危险,所以家里存储的消毒酒精最好不要超过500毫升。
与此同时,别将酒精放进密闭的冰箱内,若冰箱的压缩器启动一个电火花,很有可能会引燃引爆;酒精遇热容易挥发,家里存放酒精时要远离热源,温度不宜超过30℃,避免阳光直射。
特别提醒:
1、出门穿过的衣物,及时换洗或悬挂于通风处即可,无需用酒精对衣物喷洒消毒。
2、优先选用肥皂+流水洗手的方式,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的建议;在缺乏洗手材料或环境下,在双手无明显污物时,再使用酒精擦手液清洁。
3、84消毒液有一定刺激性与腐蚀性,使用84消毒液的过程中,必须稀释后再使用,使用时应戴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