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城阳区近3.4万名身着“红马甲”的文明实践志愿者,走上街头巷尾、小区社区,他们化身群防群治的生力军、突击队、救援队,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展现了文明实践的深厚积淀,汇聚了志愿战“疫”的磅礴力量,撑起了阳光城阳的战“疫”防护伞。
群防群控“一条心”,展现抗“疫”担当
区文明办组织发起了“阳光城阳,全民战‘疫’”志愿服务专项行动,下发《关于号召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等,通过建立健全“实践站、服务队、志愿者”立体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织密织牢防控网格,使广大志愿者成为基层抗疫一线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重要力量,有效缓解了一线防控力量不足、基层干部长期疲劳作战的问题。截至目前,共有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城阳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6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40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党员干部志愿者600余人、平安网格志愿者10645人、民兵志愿者9152人等近3.4万志愿者,协助做好宣传普及、助力排查治理等工作,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筑牢安全防线,展现了抗“疫”担当。
线上线下“双重奏”,凝聚抗“疫”合力
通过组织参与各类“线上线下”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们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 “线上”发声—开设了“阳光战‘疫’—文明实践微讲堂”专栏,邀请道德模范、专家学者、小学生等各行业志愿者录制微视频,每天一期,教育人们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截至到2月27日,共发布文明实践微讲堂20期。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合力合为,统筹资源,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线下”聚力—组织街道实践所、社区实践站广泛开展公益宣传教育,组织志愿实施大喇叭响起来、宣传车跑起来、小快板打起来、电子屏幕滚动起来、公益短信推送起来,打通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文艺志愿者围绕先进典型事迹开展文艺创作,疫情期间共创作歌曲、诗歌、舞蹈、朗诵、美术书法、快板等各类抗击疫情的文艺作品200余个。
文明实践“送服务”,汇聚抗“疫”大爱
自城阳区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以来,“弘扬志愿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在阳光城阳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通过开展“结对”式帮助和“订单”“送单”式服务,做好志愿服务供需匹配,温暖了人心,汇聚起抗“疫”大爱。针对城阳街道、流亭街道城市社区小区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强、疫情防控压力较大等问题,区文明办面向全社会下发了《城阳区疫情防控应急志愿者招募》通知,招募应急志愿者参与城市社区、小区卡口防控,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平台,做好志愿服务精准化。团区委牵头成立区疫情防控日韩翻译青年志愿服务突击队,启动了疫情防控日韩翻译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科学有序组织日韩翻译青年志愿者参与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棘洪滩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从每天接单送货的红色跑腿员到忙在一线的大学生志愿者,都在尽己所能为抗击疫情一线的“逆行者”、为生活受到疫情影响的市民群众送去温暖与关爱。城阳街道后田社区关爱志愿队的志愿者们每天拎着菜篮,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代买代送等生活服务,真正让“志愿者多跑腿,群众少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