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山川美景、孩子的成长点滴、身边的生活趣事……这是没有疫情时,时常占据陈正英摄像镜头的场景。疫情发生后,身处社区防疫志愿服务一线的他,开始将镜头转向战“疫”当中的普通人、普通事,努力记录着每一个感动瞬间。
今年42岁的陈正英,是河套街道潮海西社区人,在当地经营着一家通信工程公司。摄像机、相机、无人机、手机,陈正英可谓是装备齐全。陈正英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摄影摄像和视频剪辑培训,纯粹因为喜欢,这么多年就自己一直捣鼓着,但他却乐此不疲。“不追求专业水准,用心记录就好。”
1月27日,陈正英加入进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身处“疫”线每天的所见所闻,让他有太多感触,也让他情不自禁地拿起设备,去发现、去记录。陈正英一般是晚上在社区防控卡点值守,白天的时候,他就带着相机、支架、无人机这些“家当”去走街串巷,寻找适合的素材。但他说,更多有价值的一瞬间,是发生在值守工作中,因为来不及取用专业设备,他通常是用手机拍。
2月14日晚8点,城阳下起了小雨,陈正英照常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卡点值守。潮海西社区属于农村社区,社区大门没有安装车辆自动识别机,一条麻绳系上小红布拦在路中央,就成了社区的“手动识别车杆”。卡点旁边是一个简易的木板屋,里头有个取暖器,有车辆进出时,陈正英就去配合测温、登记,忙完了再到屋里躲雨、暖暖身子。雨中,不时有车辆进出,工作人员把麻绳拉起又放下、放下又拉起,手上的手套很快湿透了,在屋里靠近取暖器烘烤时,水汽蒸发形成了袅袅白烟。看到这一幕,陈正英赶紧拿出手机拍了下来。
2月26日晚上9点多,室外气温-3°C,木板屋里的取暖器突然“罢工”,在屋内整理居民登记材料的陈正英被冻得直哆嗦,和他一起的还有一位60多岁的志愿者。实在太冷了,这名志愿者就到屋外小路上来回小跑取暖。看到后,陈正英立即拿出手机跟着出去拍摄,但因为光线太暗拍摄效果不好,不甘心的他又去查了社区监控,拷贝下来比较清晰的画面备用。
“收集到足够素材后,我就汇总剪辑记录短片,背景音乐我喜欢用温暖的、振奋人心的,希望这一个个视频,能给一线工作人员些许力量,能让广大居民知道防疫的艰辛,多一些理解与配合。”毕竟年龄摆在那儿,对于数码编辑、后期制作这些新事物的自学能力没有那么强了,别人正常一两个小时就能剪辑出来的片子,陈正英往往得忙活大半天,甚至更久。最长的一次,他花了近10个小时才剪辑好一个时长3分钟左右的片子,忙活到凌晨3点。
从1月28日至今,在陈正英用镜头记录疫情中的感动瞬间40多天里,有近30个拍摄作品先后通过各大视频平台和街道、社区微信公众号发布出去,广受好评,感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街道上其他社区也纷纷找他帮忙拍摄记录,他比前一段时间更忙了。“新冠肺炎疫情,是我们每个人遇到的一次大考验,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一名社区志愿者,我有责任和义务用镜头把疫情中的感动记录下来,温暖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