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城阳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严防死守、群防群控,全面构筑立体化社会面管控防线,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近期,城阳区坚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两不误”,从六个方面支持和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全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实施领导包干制度,构架政企信息“连心桥”。
在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和服务企业“一对一”联络员制度,每名区级领导、街道处级干部分别包联一家工业企业协调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防控物资保障、企业员工交通、员工进出小区等问题。增设由区政府副区长牵头,23个单位参与,40余人的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专班与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与街道、街道与企业的三级联络体系,对全区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日运行进度抓总协调。现已安排182名处级以上干部包联重点工业企业,其中区级领导35名。
二、出台精准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出台了《城阳区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促进稳健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降低成本、稳岗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技术改造投资补助、金融信贷、服务保障6大方面,扶持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其中,设立企业转贷基金,支持经营受疫情影响、确有需要的中小企业;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用电增长部分,给予每度用电补贴;对主营业务收入或产值增长10%以上的企业,给予用水增长部分补贴。
三、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筑牢复工复产“防火墙”。
积极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作用,在对企业、事业单位用工进行大排查的基础上,全面摸清了区内企业复工时间、员工返乡返岗时间、疫情重点地区员工等情况。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联防联控机制,研发上线战“疫”云平台,在人员密集区、复工企业投放云湃多功能检测仪,检测仪与云平台连接,通过身份证验证和体温检测,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动态掌握复工人员信息,实现了区内企业全覆盖、无遗漏。
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全面组织实施好总投资2400亿元的430个市、区两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成立了五个片区管控小组,对全区222处在建建筑工程包片管控,责任到人。派出4个巡查组、300余人次,指导企业落实管控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复工过程中遇到的防疫物资缺乏、留观室建设、人员自我隔离等各种困难,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全区重点项目及时复工建设。广泛开展数字化“双招双引”“互联网+”招商,建立云上“阳光城阳客厅”,通过网上招商、网上洽谈、网上签约等方式,推动在谈大项目如期签约、尽早投产,坚决打好疫情防疫和“双招双引”双赢战役。
五、落实主体责任,织密企业防疫“安全网”。
出台了《城阳区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和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城阳区复工复产企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复工复产各项保障措施。对辖区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用工规模实行分级审核,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城阳区企业复工审核备案办法(试行)》,对复工企业提出了“八个必须”“五个到位”“四个坚持”的复工标准,要求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抓好企业内部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促,建立返岗职工“花名册”,实行健康状况“一人一档”管理,全面排查是否接触外地及重点疫区来青人员等情况,对于从外地返青及与确诊和疑似感染者有接触的职工,严格执行隔离观察措施,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确保复工企业有计划、有预案,有序复工。
六、强化心理疏导,筑牢疫情防控“心防线”。
依托覆盖全社会的“阳光心态”培育体系、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危机干预和矛盾化解体系,构筑起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心理”防线。一是健全心理干预体系。出台《城阳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城阳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心理医疗救援服务队工作方案》,成立心理援助办公室、心理援助专家组、心理援助医疗组、心理援助热线组4个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全区心理干预体系建设。二是成立专家咨询团队。依托全区500余人的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储备库,组建28名专家干预队伍,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开展社会心理研判和情绪疏导,及时为一线工作人员、来青留观人员、住院治疗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针对性指导、培训及心理危机干预支持。三是全方位普及推广。通过电视、广播、官方APP、微信公众号和户外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及时公布、准确发布疫情信息,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截至目前,已推送心理知识200余条,服务一线医护人员3300余人次。开通5部心理咨询热线,采取7×24全天候开放工作模式,安排咨询专家团队在线答疑解惑。同时,邀请心理咨询师,通过手机微信视频,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累计为提供心理咨询和互动68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