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青岛 >  资讯

放大资源禀赋,聚力科技创新:城阳区加速工业互联网布局

2020-05-27 16:14 来源:阳光城阳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城阳区放大资源禀赋,聚力科技创新,锚定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之路,抢抓“新基建”重要窗口期,抢占“新基建”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制高点的“城阳路径”。

  “目前我们主要从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工业云平台建设、培育试点示范典型、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李惠娟副局长介绍,“利用云平台对企业各个数据流进行整合,实现高效管理、智能决策是一个重点。例如中车股份、青特集团等企业,通过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生产、管理数据的统一交互处理,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复兴号”生产线

  轨道交通是城阳区的优势和特色产业。有着“动车小镇”之称的城阳区棘洪滩街道,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所在地,拥有千亿级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条,正在向青岛轨道交通5000亿元产业集群裂变,在推进轨道交通领域信息技术创新上有巨大发展潜力。

  “按照智能工厂规划,我们建成了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在企业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持续竞争优势。”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部副部长孙华介绍说,“以数字化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了高速动车组数字化设计、制造、运营和服务。”

  在中车四方的动车组生产线上,从车体焊接、转向架装配到总装调试、运行维护,数字技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建立高速动车组整车维修履历,开展“一车一档”管理,利用采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产品故障预测,实现企业产品+服务双轮驱动。其中,动车组智能运维平台已经成为护航动车组运行安全的新“神器”。据了解,中车四方每天有1300多列动车组运行在全国各地,这1300多列动车组,每列车每天的运行状态数据,都会实时传回到企业数据中心。

安普泰科冲压车间看板

  “一列在线运行的动车组,设有数千个数据测点,传感器实时采集列车的运行状态数据,监测列车运行状况,每10秒就向地面发送一次数据。”信息系统运营主管工程师王川告诉记者,企业利用动车组运行实时数据,并融合列车的制造履历数据、线路数据、运用数据、维修数据、自然环境数据等,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出动车组关键部件故障预测模型,能够在发生故障之前对故障进行预测、预警,从而提供维护建议。目前,动车组智能运维平台已上线应用近100个故障预测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每年能成功预防故障隐患数百件。

  在城阳,聚力科技创新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期,着力实现跨越发展。据了解,2016年以来,城阳区的青特集团等17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海利尔药业等11家企业入选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中车四方股份等6家企业入选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经市工信局认定的工业互联网“555”项目累计达到46个,占全市的13%;近年来累计培育国家、省、市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项目)90余个。

  “安普泰科高度重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化的建设与投入,公司目前拥有精密高速冲压机58台,精密注塑93台,电镀线8条(15 Strands),自动及半自动组装线共168条。”青岛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青岛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投入2500万元,建成并投产了具备高自动化与信息化能力的智能制造全自动生产线、冲压、电镀、注塑、组装、检测、包装操作等生产流水线及车间,通过智能工厂建设,人均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70%,自动化生产设备使用率70%,设备(装备)数据采集率80%,运营成本降低20%,质量提升30%。

安普泰科生产车间

  在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通过进行产品数字化制造平台的基本搭建、主要模块功能实现和基础框架建设,初步实现了智能营销和服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等现代化服务能力和功能。

  “通过MES、PLM、ERP等系统与制造现场数据的互联互通,依托于整个价值链的数据化及物联网的应用,实现工艺、质量、能源、设备、生产、效率信息的收集和诊断,实现智能生产。项目实施后,整体研发效率提升33%,研发成本降低30%。车间实现生产智能制造后,一线操作者配置比例降低65%,单线生产率提高4倍。”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