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出示一下健康码。”
“不好意思,特殊时期,请多多理解。”
……
这里是城阳安泰居社区,里面住着近2000人,每天行人车辆来往不断。守在社区门口的志愿者刘士强,胳膊上戴着“平安志愿者”的红袖章,口罩上方露出较真儿的眼神,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这已经是他连续执勤的第150天。
“80后”刘士强从事的是外贸工作,2008年在安泰居社区定居。2020年1月26日,他在业主群里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发布的招募防疫志愿者的通知,第一时间报了名。
“作为社区的一份子,关键时候应该为社区安全尽一点力。”1月29日,刘士强在家人的支持下走上了志愿者岗位。跟大多数在社区门口执勤的工作人员一样,他每天需要给进入社区的人员测量体温,并查看身份证和出入证,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
“刚开始那会儿,我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棚子和一张桌子,天气又冷,手脚常常冻得发麻,确实挺难的,但一想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居民的安全,心里面就充满了干劲儿。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坚持这么久,一天一天过去,好像来参与社区防疫值守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还挺期待与居民们见面。或许这就是我能坚持到现在的原因吧!”刘士强说得轻松,但是和众多志愿者一样,从严寒到酷暑,他们付出了很多。尤其是疫情防控非常紧张的时候,他每天早到晚走,期间还参与为社区加装护栏,配合社区居委会在网点张贴防疫宣传海报等。物资紧缺的时候,他还给社区捐赠了100只口罩、500只一次性手套和300元钱,他知道这点东西微不足道,可这却是他作为一名志愿者的一份心意。
说起社区加装护栏这事儿,刘士强印象深刻。那是今年2月中旬的时候,因为社区比较老旧,四周的栅栏低矮,个别从外地返青的人怕进入社区麻烦,干脆从隐蔽的栅栏处翻进小区,被刘士强他们发现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要是真有人感染了病毒混进来,事可就大了。”刘士强说,社区紧急开了会,在栅栏上安装铁蒺藜。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干了4个多小时,才将南北两个小区四周的栅栏全绑上了铁蒺藜,期间双手被磨起了泡,扎破了皮,他却毫不在意。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原本到今年5月31日,安泰居社区的志愿者不用再进行排班执勤,而刘士强却依然坚持,每天下班回家简单吃几口饭,便匆匆上岗,志愿服务两三个小时。“这段时间习惯了,要真让我在家歇着了,反而会不自在。”刘士强说,经过5个月的执勤,社区居民他几乎都认识了,很多大爷大妈进出门的时候,都会亲切地跟他打招呼,而他也很享受这种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
150天,天天志愿服务,不计回报,只求心安。当记者问刘士强还要坚持多久时,他态度坚定地说:“疫情不退我就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