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青岛 >  资讯

我们的小康生活·城阳故事 | “记账达人”老李的26年生活流水账

2020-07-27 15:51 来源: 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

  城阳街道东旺疃社区83岁的李加谋老人有个挺招老伴儿“嫌弃”的爱好——记流水账。

  油盐酱醋、衣食住行、人情礼节,但凡有入账和支出,李加谋的账本上,准能找着“蛛丝马迹”。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记的,李加谋自己也有点记不大清了。“年轻的时候在生产队给公家记账,养成了习惯,后来就开始记自家的流水账。”

  李加谋家里如今存着四个账本,“年龄最大”的一本已经有26个年头了。第一笔账清清楚楚,1994年8月5日,6元3角,买了肉、香肠和辣椒。

  没事翻开看看,许多往事就都浮到了眼前。

  1994年,买煤球10元;

  1999年,汗衫5元;

  2000年,换锅底8元;

  2001年,桃酥加工费9元;

  2004年,修胡同砌水沟716元……

  衣食住行,琐碎得很。都是些家庭流水账,依老伴儿的看法,“钱花就花了,还费这个事干啥!”

  李加谋不跟老伴儿挣理儿,只管自个儿一笔一笔往本上记,小到块儿八毛,大到千儿八百,一天不落。

  “没别的,就是个习惯,有什么事记不起来了就去翻一翻。”李加谋从兜里掏出自己的零花钱,规规整整卷起来的现金里,夹着一些裁好的小纸条,这是“记账达人”的诀窍,花一笔钱记一张小条,隔三差五往账本上一誊,分毫不差。老人抽出一张给记者看,“喏,今天的,排骨,122块钱。”

  嘴上说着“嫌弃”,但老伴儿每次看着李加谋记得板板正正的账本,总是觉得又好笑又服气,“他太细致了!”

  有时候,也能从老账本里找到岁月的影子,看着2001年记的“桃酥加工费”一项,俩人的话匣子打开了,“那时候真是不怕费事,桃酥有现成的卖,不舍得买,都是带着鸡蛋、糖、面、油自己去加工。”

  跟如今商场里琳琅满目、批量生产的零食不同,李加谋说,那时候很多美味都是“独家定制”的,加工桃酥用的鸡蛋是自家鸡下的,油是自家种的花生榨的,面也是自家麦子磨的……但归根究底,“独家定制”的最大好处是——省钱。

  翻起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账本,泛黄的纸张上,年代感“扑面而来”。

  “加付80元、成保60元、加勋送大镜子一个、加友送羊肉7市斤……”这是1996年二儿子结婚时亲朋送的贺礼,老两口边看边笑,“那时候结婚简单,就请了三四桌,自己买菜办酒席,哪有上酒店的,为了给事主家省钱,一家就派一个代表来吃席。现在可不一样了,前几年大孙子结婚,酒店摆了好几十桌。”

  从第一本到第四本,账本上的日期从1994年变成了2020年,仔细瞅瞅,能看出不少“门道”——字体变大了,字数减少了,出手“阔绰”了。

  字体为啥变大了?人年纪一大,眼神不行了,看东西得戴着花镜,所以不自觉地,账本里的字也就越写越大了。

  字数为啥变少了?这可不是“偷懒”,李加谋说,以前条件差,日子过得仔细,一分钱恨不得都得掰八瓣儿,买个菜,是萝卜白菜还是豆芽青菜,记得真真的。现在呢,随性了很多,一个“菜”字全给概括了。而且,老人记账也设了个“小门槛”,有些零碎的小钱,就索性不入账了。

  虽说账变粗了,但是日子却越过越精细了。以前条件不行的时候,买菜净买些白菜豆腐的,现在好了,今年4月的账面上,“海货”的字样就出现了好几回。

  流水账是个很奇妙的东西,看上去平淡无奇,像涓涓流淌的旧日时光,但多年过去再来看,这细流中又总能激起几朵小小的浪花。

  耄耋之年,头发白了,眼睛也有点花了,很多事情都记不真切了,但在二老看来,不时翻翻家里的流水账,20年前那天吃的什么菜,还能找出根据来,挺有意思。

  “吐槽”起来,老伴儿总会提提当年,“刚嫁给你那会儿,日子可是最难的时候。”李加谋不反驳,笑笑倚在沙发上。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了,老两口住在90多平的新房子里,孩子都住附近小区,隔三差五往家送吃的用的,平日里也花不着太多钱了。所以,自然而然地,账本上的开销少了,收入这项却慢慢多了:母亲节,孩子给1000元;一季度,社区发老人补贴两人一共1200元……

  不过有一点,算得上老两口的“大项支出”了,李加谋笑着说,如今重孙女都已经三岁了,过年一大家人聚一起,可不少往外掏压岁钱!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