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是一个生与死离得特别近的地方。”从医15年,代磊一直奋斗在这样一个“与死神赛跑”的战线上。上演生死时速、在黄金救援时间里拯救病人,平常人眼中的“惊心动魄”,对代磊和同事们来说却是每天值班都有可能面临的工作日常。
今年39岁的代磊是城阳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2005年从青岛大学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急诊科工作。急诊科没有预约,“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来的是什么病人”,谈起急诊科的最大不同,代磊说,不同于医院的其他科室,急诊科里来的急危重症病人多是没有明确分诊的,需要医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从0开始”迅速界定、紧急处置。
“我们遇到过这种情况,病人不舒服正在做心电图检查,意识还是清楚的,但突然就发生室颤了,留给我们的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必须争分夺秒,迅速处置。”代磊说,急诊科医生就是一群要“与死神抢时间”的人,与死神的赛跑几乎是他们每天都要面临的事情。
代磊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自己接诊过的病例。“当时病人来了,是胸痛,但他只疼了几分钟,后续就没什么明显症状了,跟病人沟通后,我们给他进行了详细检查,结果发现是主动脉夹层,就是连着心脏的主动脉大血管里边内膜撕开了,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这是非常严重的。”代磊说,这种情况如果没有进行后续处置,很可能病人回去病情一下就爆发了,后果不堪设想。
“急诊医生面临的情况充满未知,每天就好像行走在一个遍布地雷的地方,需要我们判断这个地方有没有地雷,怎么来排雷。”代磊说,每一位急诊科医生都像是“排雷战士”。
今年疫情期间,代磊参与了城阳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工作。“1月25日,大年初一,我在发热病房值夜班,就参与了这位患者的诊治。”代磊告诉记者,直到病人治愈,再加上作为医生要进行隔离,他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回家。“在当时的疫情形势下,每个人心里都会有担心、有恐惧,但是作为医生,我们必须迎上去。”
急诊科的晚上往往比白天更加忙碌,因为白天还有门诊科室能够分担一些常规病患,但到了晚上,许多非急危重症的病患也会到急诊科来。代磊说,他和同事们最开心的就是能够遇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如果一整个晚上都没有遇到病情特别重的病人,这是最开心的,也是最想见到的情况。”
因为夜班比较多,代磊常常和朋友开玩笑自称“夜间工作者”,一年365天,他基本上有一半的时间不在家里睡觉。代磊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周要上一个白班、两个大夜班、两个小夜班。因为每周有三种作息时间,所以他也就给自己定了三套吃饭时间安排。
“昨晚忙到了后半夜,00:30下班,凌晨1点到家收拾洗漱,2点才开始睡觉。”接受记者采访时,正是代磊两个小夜班中间的休息时间,一般这种情况,为了保证休息,他一天就吃两顿饭,上午10点多钟吃一顿早午餐,下午3点多再吃一顿。
工作节奏快,心理压力大,虽然每天都很劳累,但每当看到急危重病人从自己手里转危为安,代磊觉得这是医生这个职业带给他的最大成就感。
“今天下午5点,又是一个小夜班!”代磊深呼一口气,一场充满未知的“战争”又要来了,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