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青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人士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市生态环境系统专家、企业家等认真学习领会,大家纷纷表示,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做足生态保护大文章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十三五”期间,我市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像这样的如画美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身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越走越宽,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建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我们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两手抓’。”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钊贤说,未来将一手抓污染物减排、环境治理、源头防控,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一手抓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增加环境容量,扩大生态空间,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杨钊贤表示,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各项任务,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坚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市水务管理局市场配置处处长由吉洲表示,我市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因此要把水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生态保障和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建设。
日前获得全国“巾帼河湖卫士”的巡河员张崇芹认为,“强化河湖长制”十分必要和重要。实践证明,河长制在河湖管理和保护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还应不断加强和完善这一制度,依托河长制组织体系,将生态河湖行动纳入河长工作重要内容,落实分级责任,引导全民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安全开发和保护,一直是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毕学军的关注焦点。他认为,《建议》中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对于青岛而言,可以围绕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做足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既然我们是缺水城市,就要在水资源利用上补短板,加大再生水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解决青岛用水结构等问题。”毕学军说,这几年我市再生水在工业用水的替代上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在城市河道补给上,再生水让断流的河道重新活起来,为城市水生态修复注入了新活力。
培育绿色发展金招牌
“人们对生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出门看天气’到‘出门看空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刻也不能放松。”作为国内最早进入工业有机废气治理领域的环保问题解决者,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公司董事长郅立鹏表示,《建议》中提出“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提振了青岛环保企业的发展信心。在郅立鹏看来,青岛本身拥有良好的自然先天禀赋条件,碧海蓝天,那就更应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不断改变企业治理环境就是单纯投入的理念,把优良生态环境当做是一种优势资源,成为城市招商引资、增强吸引力的金招牌。实践也一再证明,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首要的是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领域的骨干龙头企业和高端产品。郅立鹏认为,要壮大我市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对环保产业特别是细分领域的环保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