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青岛市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结合机构改革目标和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全面分析我市防震减灾形势、部署我市防震减灾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张建刚表示,全市上下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据了解,2019年度,青岛市在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位列第一,成绩值得肯定,但当前面临的的形势依然严峻。我市已连续多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具备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但农村民居不设防,抗震新技术推广使用较为滞后的现状不容忽视。另外,目前我市仍然存在防震减灾工作专业人员不足、业务不专等问题。
张建刚要求,下一步要抓住关键,切实做好当前防震减灾重点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紧紧围绕我市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全力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完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支援、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部门联动和区域协作,形成防震救灾工作合力。
各区市要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地震灾害调查评估机制,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完善风险清单,建立风险“一张图”,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各区市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问题原因,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严格实施闭环管理,真正从源头上把住关口。下步,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检查必须要常态化。各区市要结合实际主动自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重点办好6件实事: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扎实推进北部和西部区域地震专业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开展城市、乡村一旦发生6级左右地震突发事件应对研究,逐步推进应急演练常态化;推进青岛市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加强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分级分类推进市南区八大峡国标Ⅰ类(我市有沧口公园、崂山国信体育中心、莱西体育中心和市北区中联运动公园4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重点推进学校避难场所建设试点工作。
重点强调3个方面:一是推进“三网一员”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体系建设,对“三网一员”实行动态化、网格化管理;二是加强地震监测台网保护和建设,各区市要全力配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工程项目青岛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基准)台站建设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全省地震服务模范型城市试点工作,各区市要积极参与,力争尽快形成系统完善、层次分明、衔接配套、科学适用的防震减灾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标准化体系,为其他区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实践经验。
一是积极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七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
张建刚表示,目前青岛市已进入主汛期,各区市要严格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2020年防汛救灾工作方案》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一要组织开展好汛期安全风险评估,全面梳理评估河道、头顶库坝、滩区、库区、化工园区和危化品企业、地质灾害区、城市易涝点、地下工程、旅游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汛期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防汛薄弱环节,落实监控、巡查、清除等应对措施。
二要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风工作检查。按照单位自查、行业检查、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类防洪排涝设施、重点水利工程、险工险段和灾害频发区域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台账,实行挂账销号,限期整改到位。
三要切实细化完善应对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和水库、河道、山洪灾害抢险救援专项方案,督促行业部门制定行业预案和应急抢险预案,并及早开展预案培训演练,重点要提高各类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要针对一线抢险救灾、人员撤退转移、物资储备调运、交通运输、通信保障等重要环节组织开展桌面推演,特别要针对暴露出的各类问题做好应对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五要做好抢险救灾物资储备,提前做好物资储备更新、设备检测维护和应急调运准备,提高应急抢险救援处置能力。
六要高度重视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要结合各自实际突出抓好化工园区、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危化品、尾矿库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早准备、早防范。
七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发生汛情、险情、灾情时,要立即按照工作权限和报送程序,及时向本级防指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和通报,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近期,市防指将组织防汛专家对各区(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暗访督导,重点对防汛队伍、物资、设施等关键保障方面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全市通报。
张建刚强调,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区市负责人务必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扎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