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泉州一6个月大女婴被开水烫伤,家属竟用浸泡了高度白酒的毛巾给孩子包裹,结果导致孩子肝功能受损,进了重症监护室……
烫伤后的“土办法”害人多多,正确处置方法你知道吗?
6个月女婴被烫伤
家属用浸泡白酒的毛巾包裹
前几日,孩子的妈妈带着女婴回福建惠安娘家,女婴不慎被打翻的热水壶烫伤。孩子的脸,脖子,身体被不同程度烫伤。妈妈第一时间抱着女儿用自来水冲洗。但孩子的外公说,要用当地的土方法,即用高浓度的白酒敷在烫伤处,这样可减少孩子的疼痛感。随即,孩子妈妈便按照土方法进行操作。
当天下午12时50分许,孩子由家人紧急抱至泉州第910烧伤科。接诊的烧伤科医护人员见到孩子时都十分震惊,“女孩全身通红,一股酒味很呛人。”医生介绍,如果送医不及时,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酒精中毒导致休克死亡。
经医生检查,孩子的面颈、躯干、四肢都有烫伤,全身22%面积被烫伤,深度达2—3度,属于重度烫伤。
烧伤科护士长介绍,在送医后2小时,意识模糊的孩子反复呕吐7次,已处于严重的醉酒状态,经血液生化检查后发现,转氨酶已升高,肝功能已受损。
截至24日,孩子还在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夏天是小儿烫伤高发期,很多医院烧伤科每天都人满为患。而各种烫伤后的荒唐处理方法更是经常上演,专家特别提到了“民间三宝”,即老鼠油、牙膏和酱油,很多老人觉得烫伤抹这三样就好。事实上,这种民间偏方是错误的。
烧烫伤后不能在创面随意涂抹药物,如红汞、龙胆紫,以免妨碍医生对创面和深度的判断。而且红药水含有汞,大面积使用可能引起汞中毒。
也不要涂抹不易清除物质,如黄酱、酱油、香油、牙膏、香灰等,这些物质对创面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反而会妨碍清创并增加创面污染的机会。
专家反复强调,烫伤后冷水冲!冷水冲!至少冲20-30分钟。在家第一时间运用正确的处理,能够有效减少疤痕增生的概率。
专家指出,日常烫伤急救处理要牢记“冲、脱、泡、盖、送”的原则。
正确急救记住五个字
烧烫伤急救只需记住五个字:冲、脱、泡、盖、送。
——立即脱离热源,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面,降低伤面温度,减轻高温进一步渗透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加重。冲的时间越早越好。
——冲洗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并保留粘住的部分,尽量避免将水疱弄破。千万不要强行剥去衣物。
——对于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20-30分钟。此时,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
——使用干净或无菌的纱布或棉质的布类覆盖于伤口,并加以固定。对于面部烧伤者,宜采用坐姿或半卧位姿势,将清洁无菌的布在口、鼻、眼、耳等部位剪洞后盖在面部。
——送医就诊,寻求医生的救助。
Ⅰ度烫伤:皮肤发红、不起水泡,表面干燥,2~3天后烫伤皮肤颜色逐渐消退,皮肤脱屑,三五天即可痊愈,一般不留疤痕可在家处理。涂抹药前用双痒水清创,预防感染。
Ⅱ度以上的烫伤,经冷却治疗一定时间后,仍疼痛难受且伤处长起水泡,应送院治疗,但如果伤势较轻的浅Ⅱ度其实也可涂抹药膏在家处理。
如何正确使用呢?
有些人会用一些抗感染的油膏,如金霉素眼膏等。但烫伤现场急救处理时不推荐使用油膏,因为这会阻碍热量散发,反而不利于减轻疼痛。
严禁将口服和静脉应用的抗生素直接外用于烧伤创面上。这些抗生素局部应用后很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烧伤外用药物有很多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到专科医生处进行评估,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能图省事,自行购药换药。更不要听信某些偏方说使用后愈合快、完全不留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此外需要记住的是,偏方千万别用,这些偏方不仅对伤势的好转没有任何帮助,而且有可能对皮肤造成进一步伤害,简直就是在伤口上撒盐!
烧烫伤后医生先要根据皮肤的颜色和质地,来判断烧烫伤的深度和面积,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果使用红药水、紫药水会将烫伤部位染色,医生难以判断烧烫伤程度。
创可贴是用来处理小创口外伤,如果用于烧烫伤口,使用过程中会把受损表皮或刚生长的新鲜组织撕裂,加深创伤。同时烧烫伤后周围组织会出现肿胀,创可贴粘太紧会造成血运不畅,出现更严重损伤。
敷在伤口上面的牙膏没有经过严格的药用杀菌,很不卫生,有可能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其他一些不对症的药膏也会对伤口起到副作用,反而使创伤面更容易受到感染。到了医院后,不但会影响医生对烧伤程度的诊断,在清洗过程中,也会给伤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